黃芩素的來源及功效研究 |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信息來源:admin 發(fā)布人:admin 點擊次數(shù):1031 |
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用藥歷史悠久《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自述說:他20歲那年,因患感冒,肌膚如火燎一樣熱燙,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盡管已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藥治療了1個多月,病勢不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而加劇,人們都以為他醫(yī)治無望了。這時,同為醫(yī)者的父親突然想起金元名醫(yī)李東垣說過的一段話:“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宜—味黃芩湯”,于是單用黃芩一兩煎湯,讓李時珍服下,很快,病勢便得以逆轉(zhuǎn),身熱盡退,痰嗽皆愈。黃芩的清熱解毒效力,由此可見一斑。 黃芩中黃芩素是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黃芩素藥理作用廣泛,除傳統(tǒng)的抗炎、抗病毒活性之外,近年來對其抗氧化、抗凝血、抗高血壓、調(diào)節(jié)免疫以及對脂肪細胞分化的作用等與抗糖尿病相關(guān)的研究日趨深入。 經(jīng)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證明黃芩素是一種抗菌譜廣的有效成分,對于多種細菌、真菌、鉤端螺旋體等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對于因臨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而產(chǎn)生抗藥性的細菌,黃芩素仍然有較強的滅殺效果,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等抗生素均具有較強的抗藥性,但對黃芩素卻是敏感性細菌。同時,黃芩素對多種導(dǎo)致皮膚病的真菌及鉤端螺旋體的滅殺效果也相當顯著。 目前越來越多細菌普遍存在抗藥性,中藥有效成分的抗菌、抗病毒研究也日漸增多。黃芩素作為無論是單用還是聯(lián)合用藥均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抗菌功效,有望成為新型的抗菌制劑。
免 責 申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