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及熟地黃提取物簡介 |
發(fā)布時間:2020-11-04 信息來源:admin 發(fā)布人:admin 點擊次數(shù):1874 |
熟地黃又名熟地,地黃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tǒng)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地黃是“四大懷藥”之一,有著久遠(yuǎn)的歷史記載。近代四大懷藥被海外人士譽為“華藥”。分布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qū)。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地黃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shù)達(dá)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xì)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nèi)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xì)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花果期4-7月。 活性成分: 主要化學(xué)成分有:①環(huán)烯醚萜、單萜及其甙類,它們是梓醇、二氫梓醇、乙酰梓醇、單密力特甙、桃葉珊瑚甙、密力特甙、地黃甙、去羥梔子甙、筋骨草甙、8-表番木鱉酸等。②其他甙類,如胡蘿卜甙、1-乙基-B-D-半乳糖甙等。③糖類,水蘇糖、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半乳糖、D-葡萄糖胺。④氨基酸類,鮮地黃含20種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黃中有15種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熟地黃氨基酸含量顯著降低,主要是由于糖類生成的果糖或5-羥甲基糠醛與氨基酸類反應(yīng)形成蛋白黑素所致。⑤微量元素,含鐵、鋅、錳、鉻等20多種微量元素。干地黃中微量元素含量順序為:鉀>鎂>鈣>鈉>鐵>銅>鋅>錳>鍶>鉻>鈷>鉛;熟地黃中,微量元素含量順序為:鉀>鈣>鎂>鈉>鐵>鋁>銅>鋅>錳>鍶>鉻>鈷>鉛。加酒與不加酒炮制,含量順序基本一致。⑥有機酸類 ⑦其他成分,如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D-甘露醇等。 熟地黃提取物多應(yīng)用于制藥保健品和飲料食品添加劑等行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