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類中藥作用研究概況 |
發(fā)布時間:2011-09-18 信息來源:admin 發(fā)布人:admin 點擊次數(shù):3519 |
腫瘤是目前人類健康的大敵,是人類健康 的三大殺手之一,因此,腫瘤學一直是醫(yī)學研 究的重點;煛⒎暖、手術治療是當今治療腫 瘤的主要手段,但毒副作用較大。能否找到既 能殺傷腫瘤細胞,毒副作用又比較小的藥物及 治療方法,在腫瘤的治療中顯得尤其重要。中 藥抗腫瘤作用具有多靶點、多環(huán)節(jié)、多效應的 特點,可作用于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同 時其毒副作用低,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不易產(chǎn) 生耐藥性,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據(jù)統(tǒng)計,我國 當前已對藥用植物中28個科(屬1,3000多種 以上中草藥進行了抗癌篩選,其中含有抗癌作 用的中草藥有200種左右。我國的藥用植物資 源豐富,中藥的抗腫瘤活性已得到國際公認。
抗腫瘤中藥的特點:1、抗腫瘤中藥多屬于 植物多糖類,具有生物調節(jié)劑的作用。2、可通 過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調節(jié)網(wǎng)絡,發(fā)揮抗腫瘤的 作用。如黃芪既可以增強T、B淋巴細胞的殺傷 活性,又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后者 分泌細胞因子增多,進一步增強T細胞的殺傷 活性。3、抗腫瘤的機制多樣,同一種中藥有多 個抗腫瘤機制,而不同的中藥可能具有相同的 抗腫瘤作用機制。4、大部分抗腫瘤中藥少有毒 副作用。 1基本藥理作用分類 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中藥在治療癌癥 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根據(jù)其基本藥理作用, 可以分為五大類: 1.1清熱解毒類 主要對惡性腫瘤病人的熱證、實證有消 炎、殺菌、抑癌、退熱、解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的作用。例如白花蛇舌草含白花蛇草素和三萜 酸類成分,半枝蓮含有黃酮類成分及生物堿, 均直接殺滅癌細胞;青黛中靛玉紅抑制腫瘤組 織的DNA合成,影響細胞的核酸代謝直接殺 傷癌細胞。臨床實踐證明:夏枯草、鴉膽子、獨 角蓮、虎杜、馬勃、胡黃連、山豆根、白頭翁、黃 藥子、山慈菇、天花粉、土茯苓、穿心蓮、大黃等 藥物在腫瘤的治療中有很好的療效。 1.2活血化瘀類 如穿山甲、地鱉蟲、郁金、平地術、王不留 行、急性子、丹參、乳香、沒藥、水紅花子、凌霄 花、三棱、莪術、皂角刺、水蛭、石見穿、桃仁、紅 花等均有較好的抗腫瘤作用。這類中藥的基本 藥理作用有兩點: 1.2.1減弱 小板凝聚和粘著,使癌細胞不易 在m液中停留、聚集、增殖,從而減少血行轉 移。如川芎嗪能抑制黑色素瘤實驗性肺轉移。以白花蛇舌草、三七、瓜蔞為主的中藥制劑乾 坤膠囊,能顯著減少Lewis肺癌細胞株接種于 C57小鼠造成的肺轉移結節(jié)數(shù)。 1.2.2 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m管通透性,使癌瘤 局部缺氧,從而提高化療放療敏感性。莪術、虎 杖、穿山甲、凌霄花等通過促纖溶,抑制m小板 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等多種途徑,改善J衄液高凝 狀態(tài),并且使轉移灶內新生的毛細血管退化, 改善循環(huán)中的免疫識別。 1.3扶正固表類 如人參、靈芝、黃芪、黃精、黨參、菟絲子、 絞股藍等可增強或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升高外 周白細胞數(shù),促進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 如增加瘤細胞的免疫原性,使進入循環(huán)的瘤細 胞被控制在免疫監(jiān)視之下,提高具有細胞毒性 的T淋巴細胞攻擊能力,使癌細胞失去轉移能 力而崩解。此類中藥具補氣、養(yǎng)f『【【、滋陰、壯陽 的作用,可誘導細胞因子如白介素(IL一2)、干擾 素(IFN)、腫瘤抑制因子(TNF)的釋放,促進淋巴 細胞轉化,調整T細胞亞群比例,提高NK細 胞、LAK細胞活性。山藥中含有機鍺,可誘生干 擾素,抑制小鼠Lewis腫瘤的轉移。 1.4化瘀散結類 如斑蝥、壁虎、全蝎、蜈蚣、鴉膽子、銀朱、 蓖麻子、商陸、蟾酥、白花蛇、露蜂房、山慈菇、 天南星、紅娘子、守宮、蛇莓、河豚油、土鱉蟲、 水蛭、蜣螂、雄黃、砒霜、硇砂、輕粉、澤漆、藤 黃、常山、狼毒、烏頭、巴豆、毛莨、馬錢子、雪上 ~ 枝蒿、蕪花、生附子等主要針對性地對甲狀 腺癌、乳癌、宮頸癌、肺癌有作用。實驗證明,狼 毒腹腔注射和口服均能抑制Lewis肺癌,并對 小鼠移植腫瘤$18o.U 肝癌有抑制作用。 1.5利水滲濕燥濕健脾類 滲泄水濕為主要功能,對于癌性胸水、腹 水,可減輕水腫,減少癌細胞轉移擴散,或直接 殺滅癌細胞。主要藥有:五倍子、豬苓、野葡萄 根、瞿麥等。欖香烯為中藥莪術中提取的有效 成分,治療癌性胸腹水有較突出的療效。 2作用機理研究 腫瘤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 展,新的腫瘤治療途徑及靶點的發(fā)現(xiàn),為中藥 抗腫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作用機理 得到進一步闡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誘導細胞凋亡 細胞凋亡(Apoptosis)J.稱為程序性細胞死 亡,其特征是使膜保持完整性,而核染色質固 縮,內源性內切酶激活,將染色質DNA降解成 寡聚核小體,電泳帶譜特征表現(xiàn)為呈梯狀帶。 與細胞死亡有本質區(qū)別,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以及 腫瘤治療中起重要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可 能是許多藥物殺傷腫瘤的機理之一。Kuo等【l_用 白藜蘆醇處理p53表達陽性的HepG2細胞和 p53表達陰性的Hep3B細胞,只觀察到前者發(fā) 生凋亡,提示可能是通過p53途徑誘導凋亡 的。1washita K等【 研究發(fā)現(xiàn)紫柳花素(butein)~ 夠誘導B16小鼠黑色素瘤4A5細胞凋亡,其誘 導途徑是下調bcl一2基因的表達,促進Bax基 因表達。姜黃素通過激活HL60細胞線粒體途 徑easpase28、caspase23、CytC、PARP降解和 BTD斷裂誘導凋亡l 3_。 2.2中藥的細胞毒性作用 細胞的過度生長,不斷地增殖是形成腫瘤 的原因之一。中因臨床及動物實驗證實有許多 中藥通過抑制細胞增殖的物質基礎,影響腫瘤 細胞的分裂和DNA的復制,起到殺傷腫瘤細 胞的作用。如從中藥中提取和半合成的長春花 堿、紫杉醇、三尖杉堿、喜樹堿等,目前是臨床 上常用的抗腫瘤藥物。喜樹堿能抑制DNA拓 撲異構酶I,三尖杉堿能直接干擾DNA 的合成 代謝,抑制DNA聚合酶 活性,延遲GI向s 期移行。陳雙厚等 對荷瘤小鼠腹腔注射抗癌I 號后收集腹水癌細胞,發(fā)現(xiàn)DNA聚合酶 活 性降低,癌細胞DNA合成被阻斷。綠茶中提取 的表沒食子兒茶素一3一沒食子酸(EGCG)可抑制 TOPO I、TOPO II活性[5j。研究發(fā)現(xiàn)白藜蘆醇甲 基衍生物(R3)為抗有絲分裂藥物,通過損耗細胞內的多胺和改變微管蛋白聚合發(fā)揮作用[61。 2.3調節(jié)細胞信號傳導 許多研究表明:控制細胞增殖分化的信息 傳遞通路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異?梢鸺毎L 失控,最終導致腫瘤形成,從而提出了針對信 息傳遞異常環(huán)節(jié)抗腫瘤治療的新概念。由G蛋 白介導的環(huán)腺苷酸一蛋白激酶A(cAMP—PKA) 與二;视鸵坏鞍准っ窩(DNG-=-PKC)兩條信 息系統(tǒng)最為典型。Anesini等【7j用植物極叉開拉 瑞阿的水提液和提純的主要成分去甲二氫愈 創(chuàng)木酸(NDGA)作用于淋巴瘤BW一5147細胞, 結果顯示水提液能升高細胞內cAMP水平,同 時阻斷了PKC通路和Ca 內流,抑制細胞增殖, 而NDGA的抑制增殖作用只與PKC的抑制相 關。Wang等is]用EGCG作用于轉染了NIH— pATM的小鼠成纖維細胞,觀察到細胞的生長 受到抑制,且EGCG強烈抑制TPK和MAPK的 活性,同時降低原癌基因ras和;UFI的水平。 2.4誘導細胞分化 細胞分化是一個定向的、受到嚴密調控的 過程,關鍵在于特定的基因按一定的時空次序 有選擇地被激活或被抑制。惡性腫瘤細胞在形 態(tài)、功能等方面都類似于未分化的胚胎細胞,分 化誘導劑可使腫瘤細胞向正常成熟方向逆轉, 一般不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人參皂苷RgI和RhI 可在體外激活黑色素瘤細胞(B16FIO1內的腺苷 酸環(huán)化酶,劑量依賴性上調酪氨酸酶的活性和 促進黑色素的產(chǎn)生,顯示出分化誘導能力191。Lee 等Il0】報道,人參皂苷中的RgI和RhI通過刺激 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轉位誘導惡性畸胎瘤干細 胞(F9)的分化。 2.5逆轉多藥耐藥 臨床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是腫瘤細胞對 化療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的死因 與耐藥直接或間接相關。腫瘤耐藥多為多藥耐 藥(MDR),也有單藥耐藥,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是藥 物代謝障礙、DNA修復機制障礙、DNA多聚酶 活性改變等。逆轉MDR成為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問題。迄今篩選出的多類耐藥調變劑 (Resistance modifier,RM)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從中藥中篩選RM具有廣闊前景。川I芎嗪能顯 著增加具阿霉素耐受性的K562(K562/2ADM)對 阿霉素的敏感性【1】】。 2.6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中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是通過抑制腫瘤 細胞端粒酶活性和作用于腫瘤細胞周期蛋白 (cyclin)、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和CDK抑 制子(CDKI)以及抑制PCNA的陽性表達率,進 而抑制腫瘤的生長這三個途徑來完成的。端粒 酶的活性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的相 關性,因而抑制端粒酶活性研究必將成為腫瘤 治療的熱點。而某些癌細胞則是在某些機制作 用下,啟動端粒酶表達而使染色體端粒穩(wěn)定地 維持在一定長度,不隨DNA復制而變短,從而 使癌細胞得以持續(xù)增殖,獲得永生化。張玲等_l2】 研究了淫羊藿苷(ICA)對HL一60細胞端粒酶活 性的作用及其機制。結果顯示,ICA顯著抑制 HL一60細胞端粒酶活性,且端粒酶活性隨時問 延長不斷減弱,并與細胞表面分化抗原CDllb 表達率呈負相關;同時ICA能上調p21、下 c—myc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研究表明苦參 堿作用后的肝癌HepG2細胞其Gl期正調控 因子CyclinD1表達下調,而CDKI中的功能亞 基p21,p16和p27表達增強I】 l,提示苦參堿的 抗增殖作用與細胞周期蛋白、CDK,CDKI中各 亞基的表達增強或抑制有關。石靈春【14 等人研 究結果顯示:小鼠HepA肝癌模型莪術油治療 組的瘤重、PCNA標記指數(shù)、cyclinD1標記指數(shù) 均低于生理鹽水組(P<0.01)。莪術油可能是通過 抑制PCNA的陽性表達,下調cyclinD1的表 達,抑制細胞增殖,進而達到臨床抑瘤目的。 2.7抗氧化作用 很多中藥既有抗氧化作用,同時也有抗腫 瘤作用,這說明抗氧化作用與抗腫瘤作用關系 密切。為解釋這一現(xiàn)象,有人認為腫瘤細胞產(chǎn) 生大量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fR0s)能使細胞增殖減慢,這就會干擾抗腫瘤藥的細胞毒作用。 因為抗腫瘤藥的細胞毒作用依賴于細胞快速 增殖,抗氧化劑清除ROS而增加化療藥的抗腫 瘤作用。陳長瑞等人【 5】實驗結果表明,從粉背南 蛇藤中分離出的扁蒴藤索在體外對HL一60細 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扁蒴藤素完全抑制 Fe2+一AA誘導的MDA生成,并對組織勻漿自 發(fā)性產(chǎn)生的MDA也有抑制作用。說明扁蒴藤 素既有抗氧化作用,也有抗腫瘤作用。多糖抗 腫瘤作用與其抑制腫瘤組織中的SOD活力有 著明顯的關系l】61。羊棲菜多糖能減少L615小鼠 全血和肝脾中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而增加 SOD、CAT的活性,抑制腫瘤生長【l71。 2.8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 CaoYH等【 81在{Nature>}中指出飲茶可以抑 制血管生成。筆者發(fā)現(xiàn)綠茶及EGCC能夠明顯 阻止動物新生血管的生長。Anan等通過內皮細 胞抗體CD31檢測血管生成的數(shù)量,結果顯示,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血小板來源生長 因子(PDGF—A)mRNAs在乳腺癌的表達比在非 腫瘤的乳腺組織明顯增高,腫瘤血管計數(shù)表達 在淋巴轉移比無轉移者明顯增多㈣。 2.9對腫瘤致病因子的預防作用和抗突變作用 甘草多糖在濃度32.8g/ml時,對水皰性口 炎病毒、腺病毒III、單純皰疹病毒I型和牛痘 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可使培養(yǎng)的細胞得到 保護,顯著抑制細胞病變或癌變的發(fā)生[2Ol。海藻 多糖對環(huán)磷酰胺誘發(fā)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 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即對由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體 細胞和生殖細胞的基因突變有明顯的拮抗作 用【21J。 2.10提高免疫功能 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具有限制腫瘤細胞生長 能力。通過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Biological re— sponse modifier,BRM)改變宿主對腫瘤的生物 反應,起到治療作用的生物治療受人矚目。中 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是其抗腫瘤的主要機制 之一,不僅能激活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殺傷性T細胞(CTL)、淋巴因 子激活的殺傷細胞(EAR)、樹突狀細胞(DC)等 免疫細胞,還能促進白細胞介素一2(IL一2)、白 細胞介素一I(IL一1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 fIFN)細胞因子、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生 成,調節(jié)抗體和補體的生成,對免疫系統(tǒng)發(fā)揮 多方面的涮節(jié)作用 。中藥扶正方f生黃芪、北 沙參、生白木、天門冬等)能抑制小鼠Lewis肺 癌的生長,穩(wěn)定病灶。能提高紅細胞C3b受體 活動,降低紅細胞免疫復合物含量,提高紅細 胞免疫粘附腫瘤細胞能力,增強血清紅細胞免 疫粘附促進因子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其 作用機理與提高荷瘤小鼠紅細胞免疫系統(tǒng)功 能有關 。黃芪有效成分對脾虛小鼠^y—L一2有 促誘生作用,能促進LAK細胞攻擊能力i24]。從 整體、細胞、分子水平、體外實驗相結合,觀察 靈芝多糖GL—B的抗腫瘤作用機理,發(fā)現(xiàn)GL— B無直接的抗腫瘤作用,其作用是通過促進 TNFc~、IN 的分泌而實現(xiàn),明確揭示靈芝多糖 的免疫調節(jié)效應與其抗腫瘤效應的關系[251。川I 牛膝多糖能夠增強NK細胞的殺傷活性,從而 殺傷腫瘤細胞 。另有研究表明牛膝多糖具有 顯著的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能升高血清補體 和抗體分泌細胞的數(shù)目,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的水平[271。 2.11抗侵襲轉移 轉移是癌癥治療的主要障礙,控制轉移是 決定癌癥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钛 及其復方具有抗凝和激活纖溶系統(tǒng)作用,能改 善惡性腫瘤病人的高凝狀態(tài),影Ⅱ向到腫瘤細胞 的血行擴散與轉移。來自水蛭的Antistasin及 人工合成片段能有效地抑制B 16一F10黑色素瘤 細胞的肺轉移[281。復方丹參對高轉移性人肺癌細 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 可明顯抑制CD44和CD54黏附分子的表達[291。 川1芎嗪和苦參堿具有類似的功能,可抑制腫瘤細 胞CD44、CD49黏附分子的表達,還可抑制內皮 細胞的通透l生,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惡性腫瘤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因其病 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故成為難治之病。惡 性腫瘤死亡率占世界人類疾病總死亡率的第 二位,并呈逐年上升之勢,如何防治腫瘤已成 為整個醫(yī)學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 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主要采用三種方式:外科 切除、藥物化療、放射治療。以上三種方式尚不 能徹底治愈腫瘤:手術切除不徹底,易于造成 復發(fā);藥物化療因其選擇性差,在殺滅腫瘤細 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殺傷作 用,故易導致化療期感染,以致不得不停藥,從 而導致化療失;放療因屏蔽不能保證腫瘤周 圍的正常組織不受損害,且價格昂貴,病人難 于接受。祖國醫(y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 力發(fā)掘加以提高,抗腫瘤中藥的開發(fā)和研究應 與現(xiàn)代細胞與分子生物學進展結合起來,進一 步探明其作用機制和靶點。當今抗腫瘤藥物發(fā) 展戰(zhàn)略的重點之一即是從天然產(chǎn)物中尋找活 性成分,而我國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以及數(shù)千 年的中醫(yī)藥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對中藥抗腫瘤作 用的研究與開發(fā)前景良好。
聲明:以上資料由上禾生物參考公開資料整理 僅供植物提取物出口及科研工作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