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提取物,Lotus Leaf Extract
【英文名稱】:Lotus leaf Ext;Lotus Leafextract
【使用部位】: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干燥葉
【主要成分】:主要含黃酮類、揮發(fā)油類。
【生境分布】: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植物形態(tài)】:呈半圓形或折扇形,展開后呈類圓形,全緣或稍呈波狀。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有粗脈21~ 22條,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質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氣,味微苦。
【性狀鑒別】:
葉片通常折疊成半圓形或折扇形,展開后呈類圓形,直徑20~6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有粗脈21~22條,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質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氣,味微苦。
【理化鑒別】:
(1)取粗粉0.5g,加乙醇5ml,沸水浴提取15min,冷后濾過,濾液濃縮至0.5ml,加1%鹽酸1滴,加苦味酸試液1滴,有黃棕色沉淀; 加磷鉬酸試液1滴,有綠色沉淀。
(2)取粗粉0.5g,加乙醇5ml,沸水浴提取15min,冷后濾過,濾液濃縮至0.5ml,加鎂粉少許與鹽酸2滴,加熱后溶液呈紅色。
【紫外光譜鑒別】:
取樣品粗粉0.1g,2份,分別置于50ml碘量瓶中,各加石油醚(60~90℃)、乙醇20ml,室溫浸泡2h,振搖,濾過,濾液用相應的溶劑分別稀釋5倍和20倍后,于島津UV- 265FW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其紫外光譜。測試條件:波長范圍200~450nm,吸收度量程0~3A,狹縫1nm,掃描速度200nm/min,尺度擴張40nm/cm。結果荷葉λmaxPet為 409.2、267.0、226.2nm,λminPet為330.6、254.2、223.8nm;λmaxEtOH為 365.4、257.8、204.4nm,λminEtOH為321.4、252.8nm。
【化學成分】:
生物堿類
早期從荷葉中分離出荷葉堿(nuciferine),蓮堿(roemerine)及O-去甲基荷葉堿(O-nornuciferine)3個單體成分, 現(xiàn)今已從荷葉中分離出眾多生物堿化合物。根據(jù)母核結構不同可將荷葉生物堿分為以下三類。單芐基異喹啉類:包括亞美罌粟堿(armepa-vine)、N-甲基異衡州烏藥堿(N-methylisococlaur-ine)、N-甲基衡州烏藥堿(N-methylcoclaurine)。阿樸啡類:包括N-去甲基荷葉堿(N-nornuciferine)、O-去甲基荷葉堿(O-nornuciferine)、番荔枝堿(anonaine)、蓮堿(roemerine)、鵝掌揪堿(lirioderine)、N-去甲基亞美罌粟堿(N-norarmepavine)、2-羧基-1-甲氧基阿樸啡(2-hydroxy-I-methoxyaporphine)。去氫阿樸啡類:去氫荷葉堿(dehydronuciferine)、去氫蓮堿(dehydroroemerine)。
2.黃酮類化合物
從荷葉中分離到的黃酮類化合物有16 個,其中大部分是以槲皮素為母核,糖鏈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等,也有山奈酚和楊梅素衍生物。
3.有機酸類
酒石酸(tartaricacid)、檸檬酸(citricacid)、蘋果酸(malicacid)、草酸(oxalicacid)、葡萄糖酸(maltonicacid)、琥珀酸(aberacid)等。
4.揮發(fā)油類
順-3-己烯醇和反-2-戊烯醇、1-戊烯-3-醇、反-2-己烯醛等。
5.其他成分
還含有β-谷甾醇、胡蘿卜苷、有機酸、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isophytol、trans-phytol、7,11,15-trimethyl-2-hexadecanone、10-eicosanol、24(R)-ethylcholest-6-ene-5α-ol-3-O-β-D-glucopyranoside、荷葉多糖、脂肪酸、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存儲條件】:避光儲存于密封容器中
【產(chǎn)品規(guī)格】:荷葉提取物 荷葉堿2%
免責申明:
上禾生物是一家專業(yè)的標準化植物提取物生產(chǎn)企業(yè)。
上禾生物所生產(chǎn)的植物提取物系列產(chǎn)品,僅提供給相關生產(chǎn)企業(yè),外貿(mào)企業(yè),學校或研發(fā)機構,不面向個人客戶銷售。
平臺所發(fā)布的新聞資訊只作為知識參考,僅供業(yè)內(nèi)參考和交流,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與上禾生物無關。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