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的功效與作用及博落回提取物簡介 |
發(fā)布時間:2018-07-12 信息來源:admin 發(fā)布人:admin 點擊次數(shù):6246 |
博落回又叫勃邏回、勃勒回、菠蘿筒、大葉蓮、三錢三等,主要分布在我國江蘇、安徽、浙江、廣西及四川等地。 博落回根或全草可入藥,博落回屬罌粟科一種,因此含有一定毒性,在用藥上需要格外的注意。 博落回的形態(tài)特征
博落回為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木質(zhì)化,具乳黃色漿汁。莖高1-4米,綠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5-27厘米,寬5-25厘米,先端急尖、漸尖、鈍或圓形,通常7或9深裂或淺裂,裂片半圓形、方形、蘭角形或其他,邊緣波狀、缺刻狀、粗齒或多細齒,表面綠色,無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脫落的細絨毛,基出脈通常5,側(cè)脈2對,稀3對,細脈網(wǎng)狀,常呈淡紅色;葉柄長1-12厘米, 上面具淺溝槽。大型圓錐花序多花,長15-40厘米,頂生和腋生;花梗長2-7毫米;苞片狹披針形;ㄑ堪魻,近白色,長約1厘米;萼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舟狀,黃白色;花瓣無;雄蕊24-30,花絲絲狀,長約5毫米,花藥條形,與花絲等長;子房倒卵形至狹倒卵形,長2-4毫米,先端圓,基部漸狹,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狹,無毛。種子4-6(-8)枚,卵珠形,長1.5-2毫米,生于縫線兩側(cè),無柄,種皮具排成行的整齊的蜂窩狀孔穴,有狹的種阜。花果期6-11月。 博落回提取物:取博落回果頰,經(jīng)過提取純化而得,主要成分為博落回總堿60%(血根堿和白屈菜紅堿),可用于飼料添加劑和生物農(nóng)藥,作為飼料添加劑,可代替抗生素,是純天然的飼料添加劑。 生產(chǎn)企業(yè):長沙上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博落回提取物生產(chǎn)企業(yè)網(wǎng)站:www.csnutilities.com 規(guī)格:博落回總堿60%
博落回的功效與作用 博落回性味 辛苦,溫,有毒。 《本草拾遺》:有大毒。 ②《四川中藥志》:苦辛,溫,有大毒。 ③《湖南藥物志》:辛澀,寒,有小毒。 博落回功能主治 博落回消腫,解毒,殺蟲。治指疔,膿腫,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滴蟲性陰道炎,下肢潰瘍,燙傷,頑癬。 ①《江西民間草藥》:治臁瘡,頑癬,白禿子,以葉浸醋內(nèi)七、八日,杵爛敷患處,一日一換。 ②《廣西中藥志》:外用治跌打。 ③《湖南藥物志》:祛風解毒,行氣消腫,殺蟲。 博落回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博落回的食用禁忌 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 博落回有毒嗎 有毒。 博落回的附方 ①治惡瘡,癭根,贅瘤,肉,白癜風,蠱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瘡屢者: 博落回、百丈青、雞;业确帧槟┓。(《本草拾遺》) ②治指疔:⑴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 加食鹽少許,同濃茶汁搗爛,敷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⑵號桐樹(連梗帶葉)一把,水煎熏洗約十五分鐘,再將煎過的葉子貼患指,日二至三次。早期發(fā)炎者,如此反復熏洗,外貼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膿,則須切開排膿,不適宜本藥。(《江西醫(yī)藥》(7):371,1966) ③治臁瘡:博落回全草,燒存性,研極細末,撒于瘡口內(nèi),或用麻油調(diào)搽,或同生豬油搗和成膏敷貼。(《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下膠潰瘍:⑴博落回煎水洗;另用葉二張,中夾白糖,放鍋內(nèi)蒸幾分鐘,取出貼患部,每日換一次。⑵博落回(鮮根)兩斤,煎濃汁,調(diào)蠟燭油涂瘡口周圍,外用紗布包扎。 ⑤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燈芯灑滴耳內(nèi)。
免 責 申 明: |